用户名: 密  码:  积分【】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 页 > 资讯中心 > 最新公告

CCBN2014主题报告会--聂辰席主题报告全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聂辰席先生发表题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加快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报告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明天就要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蔡赴朝部长对CCBN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对参加展会的中外厂商、广电同仁和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多年来为广播影视繁荣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CCBN成功举办了21届,已经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广播影视盛会,成为国际广播影视同行交流新技术、展示新成果、沟通新经验、加强新合作的重要平台。我们衷心希望通过CCBN有更多的高新技术创新应用,有更多的优秀产品展示推广,有更多的企业走向世界,有更多的行业合作共赢,共同推动广播影视业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当前,宽带中国战略深入实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应用广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点的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新一代信息技术既给广播影视业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对于广播影视业而言,无论是从宏观上谋划发展格局,还是从微观上设计技术路径,都离不开媒体深度融合这个大背景,今年CCBN以 “融合高速网络,领航新媒体时代”为主题,旨在加速推进广电融合网络的宽带化,进一步提高广电聚合化生产效率、立体化传播能力和智能化服务水平,加快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下面我围绕这次CCBN的主题,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呈现新趋势
       “融合”是当今时代传媒变革的一个重要关键词。近年来,受众对融合服务需求越来越强旺,广电传统媒体积极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不断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而这一进程不是简单的物理连接与组合,正在以“化学反应”的方式加速深度融合。
       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依存渗透日趋紧密。二者此消彼长的“替代效应”在减弱,此长彼长的“融合效应”在增强。新媒体依靠传统媒体获取权威、可信、丰富的内容资源,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提升传播能力,更好地满足了大众化、个性化需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动态聚合特征更加明显,竞合共生关系愈发凸显,催生出兼容并蓄、融合共进的服务新形式。今年两会期间,融合传播成为广播电视领域一大亮点。电台、电视台创新传播形式,适应终端移动化、内容可视化、传播分众化的特点,整合网上网下多种资源,运用电视直播、视频在线、微博互动多种形式,进行全景式、多维度、立体化报道,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
       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业态交织日趋广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趋于模糊,呈现 “泛视听化”趋势,传统单一的电视接收终端转变为集电视节目接收、娱乐、通信、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视听媒体服务中心。据有关预测数据显示,到2015年,全球近2/3的智能手机用户将利用手机观看视频;86%的平板电脑用户将通过平板电脑观看视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在向兼容多渠道、适配多终端的全业务方向发展。在内容形态上,整合视听节目、社会服务、民生信息、医疗健康、互动游戏等多种业务形态;在传播形式上,涵盖固定和移动的应用场景,充分利用广电、电信和互联网等多种传输通道资源;在承载终端上,手机、平板电脑、多媒体游戏机和家庭媒体网关等,也与电视机、数字电视机顶盒一样,加入视听终端行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视听终端享受便捷服务成为现实。
       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用户服务日趋智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致力于改善用户体验,加快推进智能化,提升用户服务水平。一是服务内容定制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预测用户需求,实施“受众为本”的内容创作,将数据分析融入节目内容,提升吸引力、感染力。美国奈飞(Netflix)公司拥有超过 3600 万用户的观看资料,用户在每个季度通过1000 多种不同设备收看约40 亿小时的节目,每天在网站上产生3000 多万个操作行为,并记录成可供分析的原始资料,用于分析用户不同喜好,有针对性地推荐节目。二是服务推送精准化。随着文化娱乐和信息消费的快速增长,人们思想文化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对视听节目需求日益多元、多变、多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在强化“面向用户”的服务理念,加强信息调研和舆情研判,在受众细分中实现服务的精准化推送。三是服务方式社交化。在未来信息传播格局中,点对点、点对面的传播弱化,像大家所熟悉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粉丝群”那样,越来越多的信息沿着关系的通道流动。对于媒体而言,拥有什么样的“信息关系网络”,就拥有什么样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借助群组化渠道,开展交互性、分享性、渗透性的社交化服务,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社交化服务可实现用户规模裂变式增长、服务内容裂变式传导,同时增加用户黏度,提升用户体验,激发用户创作热情。
       二、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对行业发展产生新影响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了广播影视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助推新媒体业态加速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对广播影视行业发展的影响重要而深远。
       1、深刻改变广电发展格局。广播影视各环节的参与主体日益增多,产业格局日趋复杂,对广播影视的制作、传输、服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生产制作社会化。服务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都在向适应受众需求的内容生产环节积极拓展,民营影视企业、商业网站乃至用户都在成为新的内容生产者,人人都可成为内容的制作者、编辑者、传播者。二是传输方式多样化。卫星、地面、有线电视网、固定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都在承载视听内容的传输,4G同时具备交互与广播传输方式,视频传输能力显著增强。三是服务形态多元化。在传统广播影视服务的基础上,社交网络、智能搜索、电子商务和电视游戏等新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72亿,网络音乐用户4.36亿,市场规模达到92.5亿元,移动音视频业务将成为视听内容产业竞争的新领域。四是监督管理复杂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业务形态、用户需求、监管对象复杂多样。发展和监管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不断完善软体功能和硬件建设,提高监测监管科学化水平。
       2、深化拓展广电发展空间。视听媒体形成多元参与、开放融合、多重叠加、价值重构的发展局面,有利于推动广电行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一是行业创新不断深入。视听新媒体、4K电影电视、数字家庭与智能终端、立体电影电视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广电行业的潜能不断激发。二是产业规模极大拓展。广电行业加快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结构不断优化。融合视听业衍生产品和后续产品开发,涉及到互联网业、电子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门类,广播影视覆盖用户规模大幅增长。三是行业价值全面提升。用户需求挖掘更加深入和细化,定向广告、定制服务等内容品质和用户体验不断增强,广播影视内容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再利用,价值在重构中不断延伸和提升。
       3、深入转变广电发展模式。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使广电发展模式正在逐步由封闭单一向开放多元转变。在传播模式方面,传统媒体通过再造传播流程,实现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之间的聚合互动,逐渐向多终端、立体化的传播方式转变。在运营模式方面,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的合作运营成为趋势,单一的、分散的运营模式正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将带动视听媒体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服务模式方面,由简单服务向精细化服务转变,以视听媒体业务为主体的高质量、多媒体、全媒体的综合信息内容服务体系,将更好地满足用户多平台、多终端、多样化的文化娱乐和信息需求。中央电视台把大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运用于新闻报道,通过多领域数据跨界分析比对,在《新闻联播》、《两会解码》等重点栏目中推出两会大数据,带给观众收看两会的全新视觉。
       三、抢抓新机遇,打造新平台,加快广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面对融合新趋势,我们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工作,实施大数据战略、运用云计算技术,以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建设内容制作、集成播控、监测监管“三大平台”,构建新型视听媒体生态系统,推动广电行业的战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建设内容制作平台,加速生产融合。适应“融媒时代”的变革,搭建涵盖采集、制作、加工、共享等环节的节目创作技术化、制作流程一体化、资源共享便捷化的内容制作平台。一是改革内容生产方式。建设满足新媒体环境下内容生产的协同性、集约性、开放性要求的内容制作平台,使内容生产从粗放单一向高效集约转变,从封闭独立向开放多元转变,从专业化生产到受众参与转变,实现内容产品深度开发和多次增值。二是强化内容共享。内容资源是广播影视转型发展的核心资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要在技术层面深度融合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内容资源的共享利用水平,科学分析应用场景,打通关键环节,构建内容交换接口,形成取用便捷、资源共享的广播影视新型媒资生态系统。三是优化业务流程。以聚合促融合,以多媒体全媒体为重点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广播影视“采、编、播、存、用”制播流程再造和优化升级,实现节目创意到技术制作的内容生产全流程一体化,进一步推动业务层面实质性的深度融合。
       2、建设集成播控平台,加速传播融合。适应广电传播与服务体系由单向、孤立、简单向双向、协同、智能转变的发展需要,构建支撑全业务集成、全方位运营、全媒体服务的集成播控平台。一是实现有线、无线、卫星智能协同覆盖。推进有线、无线和卫星传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实现全程全网、无缝连接,使用户随时随地接收综合信息服务,享受全程全时段的视听节目。二是实现融合播控。将融合播控作为智能协同覆盖的必要支撑,集内容集成、服务封装、认证计费、用户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构建涵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业务,适配广电网络与电信网络传输,面向多终端全媒体服务的集成播控平台,实现内容的碎片化集成、亮点化索取、最优化组合,提升服务质量和播出效率。三是实现智能分发。综合利用有线、无线技术,深化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业务互联能力建设,构建媒体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新型业务平台,更好地满足对交互型业务与多媒体业务的支撑。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新一代广电信息化基础设施,拓展广播影视节目分发能力,提升内容分发智能化水平。
       3、建设监测监管平台,加速管理融合。以推进广播影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建设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技术标准、研判分析、及时处置于一体的监测监管平台。一是强化全方位监管。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整合优化监管资源,覆盖传播平台、通道和终端等环节,实现对在网视听节目的全面监测。统筹兼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努力实现监测、监管、指挥、调度的有机统一,提高效率和能力。二是提高分析研判能力。针对监测监管信息的属性结构和内在关联,进行多特征、多维度的分析与研判,提高监测预警、主动发现和辅助决策实效。三是完善技术标准。加强广播影视监测监管技术标准研究和体系建设,科学规划融合监测监管平台体系架构,制定完整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引导监测监管系统建设向高效、融合方向发展,促进广播影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和运行维护的系统化、规范化。
       4、优化升级服务体系,加速服务融合。以“三大平台”为基础和保障,适应新需求、走向服务端,建设面向用户、互动体验、多元智能、内容丰富的服务新体系。一是服务多样化。改变单一的播出服务模式,推进影视内容的多终端、多屏幕传播,并将社交属性引入传统媒体节目、增强互动性,在保障用户多渠道、多选择收看内容的同时,做到内容精准投放。二是服务智能化。一方面,推进终端智能化,加快研发推广标准化、智能化的终端设备,做到操控简单、反应迅速,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另一方面,推进业务的智能感知,实现自动关联与推荐,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三是服务融合化。创新服务业态,加强广电与物联网、数字家庭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推广智能家庭、远程医疗、电子支付、民生服务等新业务,提供便捷的多媒体综合服务。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信息传播技术的每一次突破性发展,都会宣告一个充满变革的新时代即将到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深刻改变着传媒市场的版图和规则,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马克思说,“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置身于颠覆与重构交织、传统与现代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传媒大变革时期,掌握发展主动权的永远属于那些顺应技术进步趋势、引领发展潮流的创新者、变革者。让我们在深化融合中加快自我创新、自我变革、自我转型,共同谱写广播影视繁荣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2014CCBN报告会现场

....
【上一篇】         【下一篇】      
 
友情连接: 广电图书网淘宝店 时代中广传媒官网 国家广电总局 CCBN官方网站 广电总局设计院 广电总局规划院 广电总局广科院 中国有线电视杂志社 广电设备网 中广联合会 城市电视台技术协会 人民网传媒 通信人家园 流媒体网 广电猎酷网 慧聪广电网 未来电视 中国广电 歌华有线 吉视传媒 江苏有线 陕广网络 贵广网络 湖北广电 华数传媒 天威视讯 广西广电 电广传媒
总部:北京市大兴工业开发区 金辅路8号 全国统一信箱:北京102628—58号信箱
电话:010-81898888 85465889 61272907 13240942576
Copyright © 2006-2021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2044716号 北京市公安局京公网安备110115000080